找到相关内容71篇,用时49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菩萨慈悲利他之探讨

    出自于慈悲心,宁愿自己下地狱受苦也不愿恶人感此恶报。菩萨菩萨应常反省己过,不应该批评别人的过失,那菩萨见到行恶破戒者,应该要以慈悲心来面对,无有嗔恨恼害。在《菩萨善戒经》卷四中有说到:   菩萨菩萨戒者,至身专念自省己过,不讼彼短。见行恶者心不慎恨,见破戒者心生怜悯,无有嗔恼。[15]   菩萨净戒,是不离三心而修的,所以菩萨虽自己严持净,而决不轻视毁犯戒法的众生,……凡轻视毁犯的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294743952.html
  • “发心”在汉藏佛学中之意义及其在宗教实践上之心理功能

    论及发心时,西藏佛教一般“修道次第”的论著,皆偏重于说明实践的方法,即:发心的重要,如何引生菩提心、如何修习、如何菩萨、守护菩萨,以及犯戒后如何悔除等项目,极少在学理上对发心作进一步的探究。...chen po) 也是这么说的。《善明词义疏》说:  “所谓愿心, 仅仅是愿而已,甚至尚未依照发心要积聚福慧资粮的仪式去菩萨。 所谓行心是指:从令善知识欢喜、正受律仪而发心开始,一直到 (金刚喻定)...

    陈玉蛟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405845595.html
  • 大小兼受戒、单菩萨与无--中日佛教戒律观的评较考察

    ) 与大乘 (即菩萨) 的几点显著差异。大体上说,小乘较具自利性格,故为了自求证果,严于律己;大乘菩萨行,故较强调利他的社会伦理。小乘讲求一生,大乘戒则更主张永劫受。前者纯系从他受戒...的迹象。到了 《大般涅槃经》,才首次出现声闻菩萨的区别,且云只有菩萨  78 页  者才能见佛性与涅槃。(2)但此经未组织有如小乘二百五十(比丘) 等具有戒条规模的大乘戒律。 上田氏说...

    傅伟勋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443546036.html
  • 佛光教科书:《实用佛教》(2)

    唯有依循人间佛教,菩萨道的戒行,才能让佛光普照,法水长流。   [注释]   □《遗教经》:“于我灭后,当尊重珍敬波罗提木叉(),如闇遇明,贫人得宝,当知此则是汝大师。”《四十二章经》:“弟子去离...,故说增上,而非新得,只有受法而无舍法。菩萨的每一戒均为无尽,故菩萨的功德,难以比喻。菩萨包含了防非止恶的“摄律仪戒”(大小乘一切戒律均摄护之,使断绝一切诸恶),勤修善法的“摄善法戒”(总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300451967.html
  • 十善业道是菩萨的共轨论

    十二、注释  五戒与十善,一向被认为是人天善法,而且在别解脱中,虽有七众戒,并以五戒为基本,却未以十善法列入七众的别解脱。而至于在家与出家共同的大乘菩萨,虽有从大乘经论中集出的菩萨本,也有三聚净戒作菩萨的总纲,却未能将十善法作为菩萨的基础来处理,以致汉传的大乘菩萨,徒具严格的形式,而缺少易学易持的实用效果。  本文基于此一问题的症结所在,详细查考大小乘诸经论,介绍说明十善法不仅...

    释圣严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261460068.html
  • 菩萨律仪

    。三学戒居其首,为定慧之基,众行之本,故欲行菩萨道,应先菩萨。  菩萨律仪,名为戒藏,一切戒法从而出生,无边行门莫不含摄。而德清净,等佛性之本具,受随增明,必藉缘而显发,不从外得。故菩萨,若...佛说与菩萨转述之别异,然论其性质,均不过广列菩萨戒相为便于读诵者之本,有若四分律成本或十诵律戒本一样。故瑜伽戒品云:「佛于彼彼素怛缆中随机散说,今于此菩萨摩呾理迦总集而说。」而梵网戒本亦云:「...

    续 明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0440962887.html
  • 《瑜珈菩萨》要义

    渐式戒,必须以别解脱为基础,必须五戒、八戒或沙弥、比丘之后,才能进一步菩萨,而“杀、盗、淫、妄”这几点在别解脱中已经包含了,因此“瑜伽菩萨”所强调的只是作为菩萨的重点,即摄善法戒和...障碍般若智慧,共有八条,对同学们来说是非常现实的。  25、立论不许学小  若诸菩萨安住菩萨净戒律仪。起如是见立如是论。菩萨不应听声闻乘相应法教。不应受不应修学。菩萨何用于声闻乘相应法教听闻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505966846.html
  • 台密的主要修仪轨(1)

    教”。以下主要是探索台密修的独特方式及其与天台宗的思想渊源,而不是弘扬台密。   一、菩萨   台密弟子所的是大乘,即菩萨。为大乘菩萨的戒律。又作佛性、方等、千佛大。台密大师认为,它大大高于小乘声闻所的戒律小乘声闻菩萨的内容为三聚净戒,即摄律仪戒、摄善法戒、饶益有情等三项,也就是聚集了律仪、修善法、度众生等三大门的一切佛法,作为禁戒以守之。说菩萨的大乘经典...

    朱封鳌 等编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403369607.html
  • 怎样做一个居士

    一书中的〈佛教的饮食规制〉)有关八关戒斋的详细内容,请参阅拙著《戒律学纲要》第四篇〈了生脱死的门径〉。如果修菩萨道的居士,另外可以加菩萨,这虽不是《阿含经》中的规定,但在大乘佛教的居士,确有...布施、、忍辱、精进、禅定、智慧的六度。六度包含了三学,三学又包含了五戒十善。所以,菩萨道才是佛教的根本道。然在六度之中,乃以布施为首,可见,菩萨道的实践,是以布施为重心,因为要度众生,必须先要安慰...

    圣严法师

    论坛精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460675254.html
  • 当代日本佛教的特征:关于僧侣娶妻历史背景的考察

    悭惜加毁、嗔心不受、诽谤三宝等十重四十八轻构成,体现大乘菩萨的精神,本来是通用于出家和在家的戒律。这种认为菩萨就可成为出家的菩萨比丘的主张,实质上使得出家者与在家者的区别变得暧昧起来(末木<...大乘就能够成为正式的比丘,这与南都的鉴真传到日本的正式的传戒大异其趣。按照鉴真的主张,正式的出家僧侣必须接受、护持律藏所说的具足戒,即《四分律》中所说的具足戒,才能成为出家比丘。而最澄则认为大乘...

    蓑轮显量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20144884392.html